各市(州)总工会,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
现将《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工作规划(2020—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总工会
2020年3月27日
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工作规划
(2020—2024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夯实工会基层基础、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按照省委关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责任分工,省总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推进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工作,现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是推进职工之家建设向纵深发展、做实叫响职工之家品牌的有效途径,是不断强化基层工会建设、完善服务职工体系、促进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必要载体,是工会组织服务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大局、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体现。各级工会要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总要求,进一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切实以创新深化职工之家阵地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力量、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职工之家阵地的功能性、实用性和服务力,充分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积极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需求,稳步提升基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努力构建起覆盖广泛、贴近需求、经济实用、开放共享的职工之家阵地网络,让广大职工群众能够就近、便捷、高效地得到工会组织的各种服务,成为基层工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坚强平台。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20至2024年,力争用5年的时间,大力推动基层单位集中、职工群众集聚、硬件条件集约的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社区、县级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等广泛建设职工之家阵地,分级分类培育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先进典型,加快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进程,拓展延伸职工之家阵地服务圈,努力实现基层工会生机活力和服务职工群众能力水平明显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明显增强,努力把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看得见、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会家园,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是就在身边、竭诚服务、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二)具体目标
2020至2024年,每年度省总本级指导支持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之家阵地100个;各市(州)、县(市、区)总工会和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本级自主筹建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100个以上,力争到2024年全省新建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达到1000个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聚焦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群众的基层工会工作体系,聚力建设综合性、枢纽性、共享性、普惠性的职工之家阵地,补齐基层工会缺阵地、缺资源、缺手段的短板,进一步有效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好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工会组织在我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贡献率。
(二)坚持强化服务、激发活力的原则。紧扣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主旨,以职工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工会服务资源,丰富服务职工时代内涵,增强职工之家阵地的公益性和服务属性,有效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所需所盼的人性化、常态化、精准化服务,调动和激发基层工会的履职能力、发展活力。
(三)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注重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统筹考虑覆盖和服务职工群众规模、职工群众工作生活特点规律、基层工会工作基础、基础设施场地条件等要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建成一个、惠及一方、带动一批的辐射作用,逐步实现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职工之家阵地网络。
四、工作措施
(一)注重“三个融入”,推进融合发展。完善“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按照务实管用、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对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的统一领导和重视支持,积极将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等基层党建阵地群建设,彰显工会元素,整合工会服务功能,提供工会特色服务,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三个协同”(阵地协同建设、活动协同开展、工作协同推进),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合力。推动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融入基层治理阵地建设总体布局,与乡镇(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和使用。推动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融入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资源整合,争取基层单位行政支持,调剂盘活职工服务设施和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场地资源,为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提供必要场所和条件,不断开发拓展职工之家阵地发展空间。
(二)把握“三种形态”,创新建设模式。以劳动用工规模较大、行业影响力较强、工会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企业为先导,积极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着力建好服务本单位职工的“主体”职工之家阵地,服务产业工人主体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推进县级政府驻地乡镇、重点乡镇、中心乡镇、城市街道和社区、各级开发区(产业园区)、各类商圈、楼宇、街面、大中型商贸(办公)综合体等为重点,合理布点建设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的“共享”职工之家阵地,树立工会形象,扩大工会影响,建强做实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发挥区域(行业)服务兜底作用。聚焦重点工程项目、灵活就业人员聚集地,依托施工总承包单位、骨干平台企业工会等,探索建设模块化、集成化、一体化的“流动”职工之家阵地,更加灵活高效地服务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发挥补短强弱作用。
(三)强化“五大职能”,增强服务实效。聚焦工会基本职责,坚持“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思路,进一步突出职工之家阵地“五大职能”,进一步巩固深化职工之家阵地的时代内涵和职能定位。
1.做强政治引领职能。配备党建文化、法律法规、工会建设等相关资料,配置数字化、多媒体学习教育设施设备,依托职工之家阵地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动员职工群众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职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助力工会组织履行政治责任。
2.做优建功立业职能。配备完善职工素质技能培训设施设备,依托职工之家阵地开辟职工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功能区域,推动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等,不断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助力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3.做实维护权益职能。依托职工之家阵地建立健全职工维权服务站、工会法律援助站、劳动争议调解室、企业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等基本功能单元,为职工群众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进一步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做细帮扶服务职能。依托职工之家阵地建立健全职工困难帮扶、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心理疏导、生活服务、职业介绍和就业援助等人性化、多元化功能区域和服务设施,为职工群众提供便捷化的帮扶服务,进一步助力打造工会服务职工工作品牌。
5.做活基层组建职能。依托职工之家阵地深入开展建会入会宣传动员,提供企业建会和工会工作指导服务,办理职工入会申请手续和会员登记,以服务为先调动职工入会和企业建会积极性,进一步助力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
(四)健全“两项机制”,抓好推进落实。推行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项目化管理机制,完善项目申报、审核立项、项目实施、评估验收等工作流程,强化对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的统筹推进、规范管理和指导监督。建立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每年度省总集中组织开展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项目申报,择优确定一批省级建设项目并有序组织实施;各市(州)、县(市、区)总工会和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相应推进本级建设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各级工会要坚持“建、管、用”并举并重,加大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指导服务力度,积极指导基层工会制定落实职工之家阵地的使用管理制度和长效运行机制,提升职工之家阵地综合利用率,确保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效能。
(五)突出“两个支撑”,夯实工作保障。建立健全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经费分级负担机制,采取上级补助、逐级配套、基层自筹、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筹集落实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资金。省总设立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专项资金,对省级建设项目给予经费补助,并由所属市(州)、县(市、区)总工会或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按照不低于省总补助标准配套给予经费补助。各级工会要结合工会经费累计结余情况和年度工会经费收入情况,相应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纳入每年度收支预算管理,组织开展本级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项目,专项用于所需设施设备采购、服务活动开展、日常运行维护等经费支出。相关基层工会要主动争取职工之家阵地建设项目所在单位行政的经费支持,注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强化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的经费支撑。各级工会要充分调动基层工会专兼职干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职工志愿者等力量,积极投身到职工之家阵地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中来,认真组织开展好工会服务和各类活动,确保职工之家阵地高效运转、服务到位、发挥作用,强化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的人才支撑。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任务。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强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摆在当前工会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工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和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健全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夯实工会基层基础、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行业(系统)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实施方案或具体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落到实处。要加强跟踪督导,定期对各级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二)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各级工会要按照《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指导标准》(见附件1),加大对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项目的指导协调力度,争取基层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合理配备职工之家阵地专兼职管理人员,完善职工之家阵地设施器材、服务项目、使用管理、安全运维等长效制度机制。要坚持分类施策、务求实效,发挥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基层工会的组织优势,不断深化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着力打造特色亮点,不搞千篇一律、一劳永逸,促进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三)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工会要发挥工会“两微一端”网上宣传平台和当地主流媒体作用,争取社会媒体支持,抓好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激发职工群众热情,增强职工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可度,凝聚广大职工群众共同参与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的智慧和力量。要及时宣传推广可学习、可复制、可持续的典型经验,通过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网络推介等方式,大力营造推进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良好声势和舆论氛围。
附件:1.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指导标准
2.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计划表
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指导标准
一、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的定义
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是指建设在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社区、县级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等基层工会组织所在单位,用于开展多样化工会服务和活动、直接为职工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和设施,一般应当具备政治引领、建功立业、维护权益、帮扶服务、基层组建等服务职能。
二、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遵循“贴近需求、经济实用、开放共享、整洁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基层单位分布、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作息规律、服务设施基础条件等因素,确定职工之家阵地的具体选址和建设规模。
(二)紧紧围绕政治引领、建功立业、维护权益、帮扶服务、基层组建等五大职能,因地制宜、按需设置对职工群众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多样化的服务功能,确保职工之家阵地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三)鼓励结合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人文环境特色,加强主题和特色服务建设。
三、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的命名和标志标识要求
(一)应当在醒目位置规范制作悬挂中国工会会徽、设立“职工之家”中文字样标识(也可以根据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等通俗简化、富有特色的简称情况,采用“XX〈区域、行业、单位简称〉+职工之家”的方式,对职工之家阵地进行个性化的命名,并设立中文字样标识,如: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总工会创建的职工之家阵地命名为“春熙职工之家”)。中国工会会徽和“职工之家”中文字样标识的设计制作要求应当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统一和规范工会资产服务阵地标识的通知》(总工办发〔2018〕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应当根据服务功能设置,合理划分服务功能区(如:职工学习阅览、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功能区),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并设立各服务功能区的指示标志、引导标线等。各服务功能区指示标志应当简洁、醒目,引导标线应当保持连续性。
(三)应当在醒目位置制作悬挂工会章程、职能职责、会员权利和义务、工会工作主要制度等,设置会务公开栏,向职工群众亮明基层工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等)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公开发布工会工作重大事项、重要活动和信息动态等。鼓励设计布置健康向上、奋发进取、文明和谐、工会元素突出的主题看板、展板、灯箱等,营造好团结、凝聚和服务职工群众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的服务功能要求
(一)设立职工书屋,配备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党报党刊、党史文献、党员教育等党建文化资料;党领导下的工运发展史、工会政策制度学习读本和工会知识等工会建设资料;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等相关资料。鼓励配备电子阅览和视频播放设备、影音视频资料等,开办电子职工书屋。定期组织开展职工思想政治主题宣讲、专题培训等活动。
(二)配备相关职业技能、技术创新等读物、视频资料,设立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室、实操室等,为开展职工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等活动提供必要场所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可以职工技术技能骨干、劳动模范等为带头人,创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等,打造职工技术创新和技能提升孵化平台。
(三)建立职工维权诉求接待受理功能区域,制定完善职工维权诉求登记、办理、上报等制度机制,设立职工维权服务站、工会法律援助站、劳动争议调解室、企业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等功能场所,有效提供职工维权诉求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调解调处等服务,配合做好劳动关系矛盾预警监测、防范化解等工作。
(四)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服务功能区域,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政策咨询、登记建档、动态管理等提供便捷服务。设立职工业余休闲、工间休憩、兴趣爱好、体育健身等服务场所,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女职工较多的,可开设妈咪宝贝屋、母婴室等服务场所,提供女职工哺乳、亲子活动、子女托管等服务。设立职工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宣泄室等,及时为职工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配备职工饮水、洗衣、淋浴、如厕、无线网络、食品加热等设施设备,有效向职工群众特别是户外劳动者提供贴心、便捷、管用的生活服务。对于在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区域建设的职工之家阵地,可及时动态采集、发布辖(园)区内企业劳动用工信息,有效提供职业介绍和就业援助服务,发挥中心枢纽作用。
(五)建立辖区(行业)内基层单位建会、职工入会服务功能区域,配备建会入会宣传资料,为基层单位建会、职工入会申请受理、指导协调等提供便捷服务。
(六)其他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服务功能。
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实际,结合上述服务功能要求,本着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彰显特色、务实管用的原则,合理加载职工之家阵地的服务功能。
五、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的使用管理要求
(一)根据服务功能需要,设置相应的岗位及出入登记、使用管理、运行维护等制度,并配备专(兼)职管理和服务人员。
(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按照相关规定配备消防、应急救援等设施设备,明确安全责任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附件2
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计划表
项目类别 |
地区类别 |
2020年 项目数 (个) |
2021年 项目数 (个) |
2022年 项目数 (个) |
2023年 项目数 (个) |
2024年 项目数 (个) |
项目 总数 (个) |
省级建设项目 |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500 |
成都市(含市〈州〉、县〈市、区〉两级 建设项目,下同) |
一类地区 |
13 |
13 |
13 |
13 |
13 |
65 |
自贡市 |
二类地区 |
4 |
4 |
4 |
4 |
4 |
20 |
攀枝花市 |
一类地区 |
6 |
6 |
6 |
6 |
6 |
30 |
泸州市 |
一类地区 |
6 |
6 |
6 |
6 |
6 |
30 |
德阳市 |
一类地区 |
6 |
6 |
6 |
6 |
6 |
30 |
绵阳市 |
一类地区 |
6 |
6 |
6 |
6 |
6 |
30 |
广元市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遂宁市 |
二类地区 |
4 |
4 |
4 |
4 |
4 |
20 |
内江市 |
二类地区 |
4 |
4 |
4 |
4 |
4 |
20 |
乐山市 |
二类地区 |
4 |
4 |
4 |
4 |
4 |
20 |
南充市 |
二类地区 |
4 |
4 |
4 |
4 |
4 |
20 |
宜宾市 |
一类地区 |
6 |
6 |
6 |
6 |
6 |
30 |
广安市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达州市 |
二类地区 |
4 |
4 |
4 |
4 |
4 |
20 |
巴中市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雅安市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眉山市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资阳市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阿坝州 |
三类地区 |
2 |
2 |
2 |
2 |
2 |
10 |
甘孜州 |
三类地区 |
2 |
2 |
2 |
2 |
2 |
10 |
凉山州 |
三类地区 |
3 |
3 |
3 |
3 |
3 |
15 |
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 |
|
8 |
8 |
8 |
8 |
8 |
40 |
合计 |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1000 |